來源:黨委宣傳部
文字:鄢瑞安
圖片:李靜 鄢瑞安
編輯:鄢瑞安
審核:黃立群
作者:黨委宣傳部 鄢瑞安 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1-11
南昌的冬夜寒風凜冽,一場贛劇大戲卻令江西藝術職業學院的觀眾們心里溫暖如春。2019年1月9日晚,由中共浦城縣委、浦城縣人民政府、江西藝術職業學院聯合主辦的“浦城贛劇回家”——贛劇古裝兒童劇《李彪孝父》南昌匯報演出在江西藝術職業學院實驗劇場隆重上演。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葉仁蓀,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池紅,副巡視員諶洪敏,福建省浦城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曉琴,江西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負責同志、職成處相關同志,江西省文化廳辦公室、藝術處、人教處負責同志出席并觀看演出,江西藝術職業學院領導及500余名師生共同欣賞了這臺充滿感染力的贛劇古裝兒童劇。
《李彪孝父》是一臺宣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孝道文化的贛劇大戲,由中共浦城縣委、浦城縣人民政府出品,由浦城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創排,主創團隊為福建省浦城縣和江西省贛劇院、江西省職業藝術學院專家共同組成。劇本從2017年開始創作,經多次修改后,于2018年9月投入排演,11月首演。在2018年福建省第七屆藝術節暨福建省第二十七屆戲劇會演中,《李彪孝父》榮獲劇目二等獎、劇本二等獎、燈光設計二等獎,劇中演員分獲金獎、銀獎、銅獎。
《李彪孝父》取材于古代孝道故事《李彪討飯》。李彪出生便父母雙亡,被鄰居李欽夫婦抱養。就在李彪十歲時,養母也患病身亡。李欽受無良算卦人挑撥,將李彪趕出家門,讓其成了無家可歸的乞丐。自幼聰慧善良的李彪雖歷經磨難,卻一直不忘知恩圖報,在李欽身陷絕境之時,堅持靠乞討養活養父。其情感人至深,被千古傳誦。全劇以古樸的民間文化元素為基本載體,深度解構民間傳說故事并進行戲劇化現代演繹,深深感染了現場觀眾,對宣傳“百善孝為先”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
“大地感動風始停,蒼天震驚雪無聲”,如泣如訴的歌聲為故事拉開序幕。整場演出演職人員達到60余人。在歷時2個多小時的演出中,演員們熟練運用贛劇聲腔,將生動的情節演繹得催人淚下,每一句婉轉的念白、每一句熟練的唱腔、每一個優美的步子、每一個精準的身段、每一個生動的表情都經過長達數月的精心打磨,精湛的技藝不時迎來觀眾陣陣掌聲。隨著故事層層推進、劇情峰回路轉,主人公的遭遇越發牽動觀眾的心。當父子之間的誤會終于解開、結局迎來大團圓之時,不少觀眾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演出獲得圓滿成功。
福建省浦城縣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閩浙贛三省交界處。自1902年江西大吉祥班藝人項長弟(浦城人)回鄉創辦浦城境內最早的贛劇戲班“興浦新班”以來,贛劇在浦城縣境內廣為傳播,成為民間流行最廣、歷史最長的一個劇種。浦城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前身為浦城縣贛劇團,始建于1953年6月,因長期堅持上山下鄉演出,曾被譽為“扁擔劇團”。多年來,浦城縣及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積極創作和演繹健康向上的優秀劇目,在挖掘、培植、創作劇目方面均有豐厚成果。
江西藝術職業學院創辦于1951年,是一所公辦綜合性藝術類高等職業院校,建國以來曾經先后為江西省贛劇院委托培養了7個贛劇班,走出了一條特色戲曲人才培養的道路。江西藝術職業學院與浦城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友誼深厚。該劇主要演員馬欣慧、姚文翠即為江西藝術職業學院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贛劇聲腔”研修班學員。此次“浦城贛劇回家”南昌匯報演出對于振興浦城贛劇藝術、推動浦城贛劇融入江西贛劇大家庭具有重要意義。
福建省浦城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曉琴在接受采訪中提出,贛劇藝術在福建通過浦城縣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廣泛傳播,期待江西的更高標準贛劇劇目能在福建演出,能讓更多福建人享受到文化大餐。浦城贛劇通過南昌匯報演出的形式融入到贛劇大家庭中,猶如游子歸家,希望江西的贛劇“娘家人”給浦城贛劇更多的支持,讓贛劇藝術更加豐富多彩,發揚光大。隨著贛劇的發展壯大,“浦城贛劇必須要融入江西贛劇大家庭”已成為多方共識。
來源:黨委宣傳部
文字:鄢瑞安
圖片:李靜 鄢瑞安
編輯:鄢瑞安
審核:黃立群